前兩天在誠品書局看到這本 活好當下,

翻一翻目錄,覺得很心動!

這本書一定要推薦給你看,

但是我想 活好當下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

也可以順便參考其他#GOODS_NAME#的讀者心得分享,

以及推薦活好當下 文章佳句!

這本書真的太讚了,你一定要買回來看!!(讚啦......)

最後呢!我決定再博客來網路書店買,因為品質有保障,也不擔心買貴,

還有博客來網路書店每日一書66折!

湊一湊,就免運費了,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如果湊滿690除了免運費還可以折抵博客來e-coupon $50元唷,

快把好書一起回家吧!!

活好當下推薦好書必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當我們每做一件事時,有沒有發現總是以一個勢利之心作為出發點?

我們是否已經慣性地以利益回報去衡量每個人、每件事的價值?

原來那無窮無盡的慾望,已經漸漸地污染了我們的純樸心靈,掩蓋了我們的人生色彩。

釋迦牟尼:「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佛祖寥寥數語,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諦:一切隨緣,活好當下。

「活在當下」是專心做好眼前事的意思,李焯芬教授希望藉著這本集子所收錄的六十九則心靈小故事,帶出「活好當下」是再上一級的台階,鼓勵我們善用好每一個時刻,活好每一個當下。

商品訊息簡述: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3/06/10
  • 語言:繁體中文


↓↓↓限量特優價格按鈕↓↓↓



活好當下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用新創精神做環保 許毓仁的跳tone人生

【百萬綠行動發起人】專訪系列 2018年06月21日 上稿編輯: 吳宜靜 文:鄭伊琇(特約作者) 從高雄夜市人生到美洲壯遊 看見現實與環保之間的可能

「我是在高雄六合夜市長大的孩子,所以對於台灣底層的社會結構與它生猛的活力,感受特別強烈。尤其是關乎『生存』這件事」。

父母是攤商,立法委員許毓仁從小對於「生存」的感受力,有著超越於同儕的敏感。離開高雄到北部唸書,意外讀了切·格瓦拉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後,浪漫的年少情懷被啟動,對世界產生好奇,從此展開了跳tone的人生。

大學畢業後,許毓仁到中南美洲壯人氣產品排行榜網路熱賣產品遊六個月,走訪了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最後抵達南美洲的秘魯。「這段時間是我人生重要的空白。很多人覺得人生每個階段應該都要被填滿,但我覺得人生更重要是留白。留白,是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去好好思考。」

旅途中,許毓仁看到中南美洲這些「落後」國家在全球化之後,人民的生計被剝削。包括大型的咖啡連鎖集團,蒐購了整個中南美洲的咖啡莊園,以血汗價抑制了咖啡豆的價格,令人愕然。「人,是組成環境生態系統極重要的一部份,全球商業化與全球貿易的運作,其結果竟是對當地環境的破壞與對農民的剝削,傷害如此之大。」

從中南美洲回來後,許毓仁陸續參與環保運動,認識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陳瑞賓和彰化環境保護聯盟蔡嘉陽,因此促成大城濕地的國際採訪,甚至協助齊柏林募款,完成《看見台灣》的拍攝。

「我們台灣過去30年來的發展,都是在舊經濟的思維下運作。所謂「工廠經濟」的體質下,我們透過自然資源的開採(如:採礦、漁捕……等)去發展經濟,土地早已傷痕累累。」許毓仁意識到,也許我們可以透過更不一樣的方法,讓大家認識「環保」這件事。他認為,結合科技是必然的手段。在這個時代裡,科技將是創造新經濟效益的契機。亦即,環保帶來的創新經濟,值得對它投以無限想像。 島國也能做典範 倡導以區塊鏈來開展綠色金融

「當人類都在用有限的資源,去換取過度鋪張的生活和消費時,處在台灣這塊小小土地上的我們,是否該反思在環境議題上我們,應如何做出新的典範轉移?」許毓仁直指,台灣若想要在國際間力求表現,重點應該不在於能否進入聯合國,或是結交多少送禮推薦網購人氣商品邦交國。

與其陷落在競逐大國的遊戲中,何不做出讓國際間尊敬的典範?從環境、人權、保育……等面向切入,才是關鍵的價值選擇。許毓仁認為,思考台灣問題,不能老是拘泥於過去的意識型態。他舉例,台灣一直論戰著廢核與否,代表著某種對立的意識型態,「但我覺得好康限時商品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於價值觀的選擇及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兩陣營對立、拼輸贏或選邊站。」

總是突發奇想的許毓仁認為,環境議題的解套,得要有新思維才行。他像個小孩般,創意源源不絕,一有新的想法,就急著想跟大家分享。

「像我現在致力倡導區塊鏈,在區塊鏈上發行碳幣。每個家庭或個人、企業或工廠,甚至公家機關,都可透過認購碳幣的方式,有計畫性地去彌補我們曾對環境所做過的傷害。」區塊鏈是一種數據儲存技術,以其技術生成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且安全性高,目前被認為是電子貨幣最佳的儲存方式。他認為可以用區塊鏈的技術來發行碳幣,在全球流通,形成綠色低碳金融市場。

許毓仁提出的碳權交易的蓋概念是,「計算每人、每天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再計算台灣這塊土地所能容忍最大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多出來的碳排放量,就用碳幣做碳權的購買……無論百姓或企業都可利用認購碳權,用來抵稅、購買綠電。」用碳權認購去引導新產業,以減輕對環境的傷害。

即使日常生活裏司空見慣的小動作,徒步、騎單車,每一次低碳生活的行為,都能形成數據被記錄,並轉換成「碳幣」獎勵。用碳幣兌換電影票、折抵公車費等,人人可獲得碳回饋。綠色低碳行動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中,就有機會可以把綠意還給地球。 來創業吧!創意+科技帶動綠色經濟起飛

「製造經濟誘因,才能讓所有人永續參與。」許毓仁深信,創意及科技是兩大法門。 對於始終爭執不休的用電問題,他認為,那是我們沒有真正落實能源管理。若是能導入創新創業的模式,是有機會解決的。

「台灣缺電原因各界說法分歧,但我認為,南電北送、未在離峰時間做好能源儲存及分散管理,是兩大問題所在。」人數少的小村落跟人口集中的大都市,送電成本差不多,若將全國以人數多寡做分級,在微型鄉鎮做分散式能源管理,引導民間參與小型能源管理創業,也讓當地居民享有回饋。若能讓能源進行有效地「分散式管理」(decentralize system),落實「小型社區發電」。導入創新創業的模式。這是值得嘗試的作法。屆時,核電存廢與否,就不必再費口水戰了。

採訪尚未結束,許毓仁辦公室就來了一群年輕人,在旁等著要開下一場會議,「他們對環境創新、創業較有想法,值得期待。」引導年輕人投入綠色新創產業,也是他正在搭建的一座橋。許毓仁提起19歲荷蘭青年Boyan Slat,他提出的「海洋吸塵器」構想,吸引許多專家前去助他圓夢。

許毓仁強調,透過「創意和創業」把環境問題轉化成有商業價值的新商業模式,環保經濟」絕對有推動的可能。

舉手之勞一改慣習,環保教育唯此而已

為了支持公共議題,許毓仁擔任「台灣百萬綠行動」發起人。他相信環保團體都肩負著「提供教育機會」的核心價值,尤其是民眾普遍都不太能深入瞭解的環境議題。

「退休族、家庭主婦、學生等族群,並不像專家學者有那麼多的知識,有時也不太清楚能可以過什麼方式來為環境盡一點力。這時,環保團體就能彰顯出它的功能了。」不容諱言,最難以改變的是「習慣」,一旦讓人們覺得環保是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簡單可執行且有成就感的的事情,那麼它就變得有可能了。

談到跟民眾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減塑議題,許毓仁認為,在其中找到經濟價值,減塑禁塑政策才容易成功。「談環保議題,若只站在經濟對立面對幹,勢必破局無解。」在夜市長大的他,完全能理解攤商們的處境。

許毓仁坦白說道,在減塑禁塑的議題上,確實很難和商家們建立對話。回應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政策,他建議選幾個示範點,全面啟用自備餐盒、餐具,打造零環境負擔的夜市,並藉此作為行銷、觀光的亮點。甚至鼓勵餐具出租等新創事業,一起打造共享經濟的模式。 怕什麼?人生可以打掉重練

「我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對「未知」總是抱持著一種學習的態度。」身為TEDxTaipei創辦人,許毓仁在擔任立委後,也把這般思維模式與討論方式帶進立法院。「人生可以打掉重練」,他鼓勵年輕人不要一直被框架侷限。

「台灣的時機一步步流失中,無論是環境或人才」他要做的一件事是「造橋」。透過造橋讓台灣延伸出去,幫下一代開路,「我選了很多具有台灣獨特價值的主題,其中像是環境議題,便是可把台灣延伸到國際的好題材。」

自認不做「生涯規劃」的許毓仁認為,「計畫趕不上變化,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在活」。擔任立委只是在延伸他人生的某一價值,「我還是用創業的精神在做政治人物」。無懼、看到問題就想設法解決的網路購物開箱文創業精神,還在他的氣脈中流動著。 百萬綠行動發起人系列專訪

- 他用20年光陰 準備一份送給地球的禮物

- 講究衣著≠鼓勵消費 楊士翔、蔡宜穎發起「時尚革命」

- 海怎麼了? 專訪百萬綠行動發起人邵廣昭

藍智庫遭促轉會調查 控違反程序正義

【台灣醒報記者陳恩潔台北報導】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17日遭促轉會無預警要求調查、勘驗,後續更遭質疑地下一樓為「神秘空間」,可能藏有大量黨史資料。國政基金會20日舉行記者會,公開B1空間讓媒體參觀,並邀請數名法律專家出席,強烈譴責促轉會違反「程序正義」,以「綠色恐怖」侵犯人權。並指出促轉會僅為行政單位,卻凌駕於監察、立法、司法之上,形同明朝東廠。

國政基金會司法及法制組召集人何展旭敘述17日事件經過。當天下午5位自稱促轉會人員的人進入基金會,以一紙公文要求進行勘驗、調查,且完全未表明其職稱、身分,對調查依據的相關問題也都不予回答,因此何展旭表示,對方指出國政會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調查全無道理,因為促轉條例14條明定,促轉會調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應出示相關證明文件;其未出示者,受調查者得拒絕之。

何展旭指出當天向促轉會人員提問,是否促轉會擅自認定有嫌疑的個人、團體,就隨時隨地有義務接受其調查,促轉會人員竟回答「是」。他認為,至此台灣人權法治已幾乎被侵害殆盡,並表示對台灣人權淪喪表示悲痛,「我看不見轉型正義,只看見國家恐怖主義。」

國政基金會執行長高永光則於基金會中提出「苛政猛於虎」的故事,指出國政基金會是民國89年成立的獨立財團法人,非促轉條例適用對象。而促轉會認定其藏有228歷史文件的根據僅因為其董事長為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他表示,依照此套邏輯,促轉會也應調查民進黨歷任黨主席掛名董事長的各基金會。高永光將促轉會比擬為明朝東廠,一紙公文喻為皇帝特別授權的「駕帖」,據此任意調查、勘驗民間單位。

針對「消失的B1」,何展旭強調,標示牌上沒有B1僅因為B2是挑高的大型會議場所,B1夾層只有狹隘的音控室、儲藏室等空間。記者參觀時發現,該儲藏室充滿霉味,堆放的都是陳年雜物,並沒有文件存放。

記者會出席人林怡蒼律師指出,促轉會惡意推斷政治文件存在的行為已屬政治操作,而根據促轉會引為依據的促轉條例,促轉會確實有調查權限,但須符合程序正義、比例原則。依照行政程序法,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的必要,得以「書面」通知相關人陳述意見,因此促轉會應先發函確認,而不是將人民當罪犯,直接到場勘驗、調查。

arrow
arrow

    teighezbaqs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